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会用到多种工具和技术来实现对项目的全面评估。这些工具和技术主要围绕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方面展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1. 系统流程图
作用:系统流程图是概括地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以图形符号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如程序、文档、数据库、人工过程等)以及数据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
特点:系统流程图有助于理解现有系统的结构和数据流,为构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供基础。
2. 数据流图(DFD)
作用:数据流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它描绘了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逻辑过程。
特点:数据流图没有具体的物理部件,只关注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逻辑功能,是分析和设计软件的重要工具。
3. 数据字典
作用: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进行定义。它提供了对数据元素的详细描述和定义,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特点:数据字典是数据流图的补充,两者共同构成了系统的逻辑模型。
4. 需求规格说明书
作用:虽然需求规格说明书不是直接用于可行性研究的工具,但它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输入。需求规格说明书详细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为评估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特点:需求规格说明书是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桥梁,有助于确保双方对系统的理解一致。
5. 经济分析工具
作用: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需要使用经济分析工具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计算项目的开发成本、预期收益和投资回报率等。
特点:经济分析工具通常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分析等,有助于决策者从经济角度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6. 技术评估方法
作用:技术评估方法用于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这些方法可能包括技术调研、原型开发、专家评审等。
特点:技术评估方法有助于确定现有技术是否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以及是否存在技术障碍需要克服。
7. 社会和环境分析工具
作用:对于涉及社会和环境因素的项目,还需要使用社会和环境分析工具来评估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特点:这些工具可能包括社会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有助于确保项目符合社会和环境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会综合运用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需求规格说明书、经济分析工具、技术评估方法以及社会和环境分析工具等多种工具和技术,以确保项目的全面评估和决策的科学性。